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12月10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母系社会(英语:Matrilineality)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
目录
1 型态
2 母系社会与母权制度
3 现代社会
4 相关研究
5 参考文献
6 参见
型态
编辑
采取母系制度的社会通常有母系继承制、从妻居、从母居等。在母系社会中,家族的子嗣主要继承母系的姓氏、财产,并共同祭祀母系的祖先。
母系社会与母权制度
编辑
必须注意的是,母权制度与母系社会并不相同。母权制度(英语:matriarchal society)指女性在家庭和公共权力中都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母系制度(英语:matrilineal society)系指涉子嗣对母方家族的严格继承,与父系制度相对。
现代社会
编辑
主条目:现存母系社会列表(英语:List of matrilineal or matrilocal societies)
在近现代部落民族中,仍有少数维持完全的母系社会,如云贵高原的摩梭人[1]、北美的易洛魁部落和霍皮族[2]、台湾阿美族[3]等。而最大的母系社会在印尼的西苏门塔腊的米南卡保族[4]。
相关研究
编辑
在19世纪中期,一些人类学家(例如巴霍芬、恩格斯[5])发表著作,认为人类社会经过了一段由女性主导家庭和社会的母系制度时期。恩格斯同时提出人类社会早期存在着多为母系制度的原始共产主义[6]。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学之父马林诺夫斯基带领一批人类学家经过深入、仔细的田野考察后,认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母系部落,他们认为在这些原始野蛮的狩猎-采集部落里,女性的权力并不比男性大,甚至要低于男性。西方世界在由基督文化为基础的宗教传播实践下,母系社会的记载及原始神话、文化逐渐在历史中消逝;现存神话当中的女神多降格为男神之妻,或逐渐被带有负面含义的传说及形象所取代。
北京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基于高分辨率古DNA亲缘关系鉴定技术,实证确认了4750年前大汶口文化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村落组织,相关论文于2025年6月4日发表于《自然》。基于古DNA鸟枪法测序以及捕获富集技术,研究团队在山东傅家遗址的墓葬群成功获取了60个个体的全基因组数据。遗传学分析表明,墓葬分区与母系遗传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对应关系[7]。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國文化|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 圖說中國 | 文化精華. 当代中国. [202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7).
^ A Woman’s Role in Hopi Society - Crow Canyon Archaeological Center. 2023-11-14 [202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7) (美国英语).
^ 母親當家─阿美族、卑南族的母系社會. 台湾女人. [202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8).
^ 图辑:世界上最庞大的母系社会. BBC 英伦网. 2016-10-13 [202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7) (中文(简体)).
^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C, Knight. Early Human Kinship Was Matrilineal (PDF): 60-62. 2008 [2025-04-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4).
^ 张盖伦. 我国学者首次确证史前母系社会存在.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202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8).
《人类的婚姻》——韦斯特马克
《人类的由来》——达尔文
《野蛮人的性生活》——马林诺夫斯基
《古代法》——梅因
《论早期法律与习俗》——梅因
《第二性》——波伏娃
《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参见
编辑
女权主义主题
亲属
父系制度
双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