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用科研助推学生成长——记电信学院陈锟老师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7-09-20 |
陈锟,电信学院副教授,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主任,电信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陈老师执教以来,努力把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中去,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关心学生成长,言行举止率先垂范。 课堂教学之外,陈老师还积极参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他通过提前开展毕业指导工作,利用学院创新实验室场地和经费资助等条件,使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完成度更高,在09,10,11,13年4年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中每年均有1篇毕业论文获得了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为了补充常规教学在实践训练上的不足,陈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科研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电子系统设计导论课,制作并开设多媒体慕课《走进神奇的电子世界》等课程,为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和创新课题打牢基础。针对高年级学生,引入北大网络互动课《创新工程实践》,定期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对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碰到的技术或理论问题进行补充教学。为了更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从2015年6月开始,陈老师组织实施了第一届“导师制”实验班的探索。 在自身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陈老师仍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科研和创新实践工作。陈老师作为学院创新指导教师团队的一员,多年来一直担任全国和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和SOPC等竞赛的指导教师。其中指导的学生在全国与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几十项省级以上奖项,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十几项。自从担任创新指导教师后,陈老师每个暑假都在培训并指导学生参赛,从未享受过一天假期。 从2005年至今,陈老师每年都被评为校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他认为,大学生创新基金可以更广泛地选题,更灵活地安排学习与制作。因此,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指导工作中来。从2006年以来,他指导完成了6项课题,其中1项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完成了现有煤层电磁波透视仪的改造,将现有透视仪100米探测距离提高到300米,并在实地煤层结构探测中得到了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