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民族教育三十载 无私大爱育英才——近访“全国模范教师”、文传学院高卫华教授

坚守民族教育三十载 无私大爱育英才——近访“全国模范教师”、文传学院高卫华教授

作者:李文婷 发布时间:2017-09-05 浏览次数:

获评“全国模范教师”,这在我校尚属首次。喜讯传来,大家由衷地为文传学院高卫华教授感到高兴。高老师却很低调,她再三表示:“非常感谢大家的肯定,同时也感到非常有压力。我会把这种压力转化为督促自己继续做好教学工作的动力。”

坚守初心:不能枉为人师

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高老师的回答是:怀着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揣着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去教书育人,多与学生交流,将知识和生活的道理传授给他们。30年来,高老师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

高卫华老师

高老师告诉记者,她在参加工作之初的愿望,就是自己不能枉为人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有自己的坚持,在点滴中严格要求自己。家住校外的她,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到达教室,并且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已经毕业的2010级学生赵欣回忆说:“每到雪天或者雨天,高老师都会提前很长时间到教室,同时她也特别要求我们在这样的天气里不能迟到。走入社会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非常感谢高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对此,高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老师,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只有在学校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走上社会后才有与他人竞争的优势。

在学生心目中,高老师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无差评”老师。高老师则连称感到非常幸运与幸福,因为她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她说:“教师这一行是越做得久才越感受到它的好,因为教师使我一直有机会接触到最具活力、最有思想的年轻人。我不认同‘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这句话,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双赢,不仅学生能从老师身上获得知识与道理,老师也能通过与学生的交往,汲取新的能量,不断完善自我。因此我很珍惜教师这个岗位。”

怀满腔热情,用无私的爱去培育各族学子。如今,高老师桃李天下,许多学生已成为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战线的骨干。高老师也多次获得殊荣,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三育人标兵”、“教学名师”,“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教工”、“湖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学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负责人,无论学科建设还是课堂教学,高老师都倾尽全力,发展专业,培养学生,扶持青年教师。每当新一批教师进校,高老师都要给青年教师传授教书育人的心得,要求青年教师首先做到站稳讲台,对得起学生。

潜心科研,促进教学

高老师对民族文化传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她克服种种困难,带领老师们积极争取,在申报传播学专业硕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等多项工作中尽心竭力。我校新闻学专业的良好发展,倾注了高老师的满腔心血与辛勤汗水。

为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是根本,而科研则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如何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高老师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针对本科生,高老师会介绍一些前沿知识和观点,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了解专业领域的新发展。对研究生来说,高老师不仅会带领学生一起做科研,还会将经典案例和科研成果放在课堂上讨论,让大家碰撞出思想和学术的火花。

为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高老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潜心科研,出版了学术专著7部,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子项目和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在CSSCI刊源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长期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和民族文化传播研究,高老师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并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还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研,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注重细节,养成良好气质

优雅大方、知性睿智是高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毕业将近20年的学生苏李达倩在谈起高老师时说:“和高老师谈话时,你会觉得她的眼睛里都是笑意。”

高老师认为教师形象的修炼靠细节。“因为我是一个老师,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因此我要求自己的说话、穿着、举手投足都要符合教师的形象。”高老师不仅自己培养了气质,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授新闻专业的高老师曾经专门花时间给自己的学生上了一堂“专业课”——如何让自己更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黄小芬说:“与高老师相处后,会耳濡目染地受到高老师的影响,女生会逐渐变得优雅,男生会逐渐变得绅士。”

在教学、科研之余,太极拳、八段锦、太极扇等也是高卫华老师的“拿手好戏”,文传学院的好几届学生都曾在迎新晚会上见识过高老师精彩的太极拳表演。高老师说,自己练太极20多年了,除了自己本身喜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外,太极拳中包含的中正、沉静、平和、轻盈等理念也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她很多启示,所以她举手投足间也充满从容与淡定。

亦师亦友,演绎师生真情

不仅在校学生,许多毕业后的学生都和高老师保持着联系。在他们眼中,高老师治学精益求精,严肃而不失和蔼,不仅是可敬的师长,也是知心的朋友。

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多年来,高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业的发展,更关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她不仅在课堂上倾囊传授知识,课后还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每当有学生在生活、学习遇到困难,心理上遇到困惑时,高老师总是倾尽全力帮助他们,使他们克服困难,健康阳光地成长。

98级学生刘王为说,毕业这么多年,他一直记得高卫华老师对他的关怀和帮助。在他大三期末考试时,家里突遭变故,在那段迷茫的日子里,是高老师的安慰和开导使他得到慰藉,重新找回信心和目标,成功走出了挫折。“从高老师身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新闻知识,更收获了坚强的人生信念和积极面对任何困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