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讨论会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我校教师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28日上午,在第一会议厅,学院刘为钦院长致欢迎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宣布大会开幕。赵辉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著名学者张强教授和罗漫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交流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李炳海教授《清华简《赤鹄》的越文化属性》引发了与会学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徐正英教授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高屋建瓴,引人深思。山东大学廖群教授《简帛说体故事与中国古代“训语”传统》对北大简的文体阐释,杭州师范大学张树国教授对《史記·屈原贾生列传》的再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杨合林教授《出土文献乐论思想研究综述》令人耳目一新。张崇礼、杨树增、范春义等学者也发表了各自对出土文献研究的独特见解。 28日下午、29日上午的小组讨论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三楼第三、第四会议厅举行,36位专家在小组发表论文,学者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而深入。萧晓阳教授介绍我校文学院在学术界最早认定女书文献并引起了当年世界语言学大会的高度关注时,令在座的专家啧啧称叹;我校李庆福副教授的在介绍自己的论文《试析女书文献作品<猺文歌>的学术价值》”时,讲唱结合,声情并茂还展示了自己的女书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古代文学教研室左洪涛教授代表第一小组在大会发言。 10月29日上午的闭幕式上,罗漫教授对会议论文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的评点。在充满和谐与探讨的氛围中,刘为钦院长宣布第六届出土文献与文学会议圆满闭幕。下届大会将由济南大学与聊城大学联合主办。 (编辑:刘虹 来源:文传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