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有这样一个公益团队,其成员来自我校以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大学等 8 所高校的藏族学子。他们通过返乡活动,帮助更多的家乡的弱势群体,让社会更加关注贫困群体,并吸引大家参与到活动中来献爱心,进一步推动西藏志愿服务的发展。自 2015 年成立以来,该团队共举行了大大小小 13 次面向校内外的爱心活动,内容涉及环保、扶贫、防艾、敬老等,两年内成员即将突破110 人。 这个团队就是获得校内外和社会人士一致好评的武汉藏族大学生公益团队“德吉连梦团”。 公益·初心 “德吉连梦团”名字的由来别有深意。“德吉”是一位藏族老阿妈的名字,她的全名是次仁德吉,儿时做过农奴,是一位从西藏阿里走出来的共产党员。1978 年,她随丈夫杨昌林(2010 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定居武汉。他们对待在汉求学的藏族学子如同子女,给予照顾与关爱,谱写了一曲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2005 年德吉老阿妈去世后,武汉各高校的藏族学子连续举办了 12 届“德吉杯”系列活动,通过运动会、晚会等各种方式,纪念、感怀和继承德吉老阿妈和她的无私大爱。“德吉连梦团”期冀继承德吉老阿妈的大爱精神,将这种无私的爱与奉献传递给社会的弱势群体,和他们共同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和正能量,将团队命名为“德吉连梦团”。 德吉连梦团成员合影。 起初,创建一个由藏族学生参与的公益组织的想法,是由365娱乐2013 级民族学专业学生仁青旺堆提出的,团队的成立得到了365娱乐的大力支持。作为民族院校,该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连续主办了五届藏文化节,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视团队建设与学生的志愿活动。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训练营”“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训练营”“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团队。 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365娱乐学工部、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团委、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部门一直发挥着引导方向和给予鼓励支持的作用。在团队见面会上,学校学工部负责人表示:“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当代藏族大学生所呈现的精神风貌,团队口号‘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回来’更是反映出你们的心声。希望加入这个团队可以让你们不断完善自己、快速成长,用自己和团队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参与公益,带动更多的公益团队一起开展活动。” 成长·绽放 万事开头难。“团队创立初期,没有多余的启动资金,为了把假期返乡活动开展起来,我们选择报名参加校内暑期‘三下乡’实践等活动,并顺利通过答辩,争取到了资金支持。”队长仁青旺堆说。 仁青旺堆2017年毕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取为藏语播音翻译。 在校期间,他加入了校少数民族骨干训练营,担任策划部长。 谈起“德吉连梦团”成立,仁青旺堆说,最初团队主要是通过微信红包等方式筹款,并举行一些义卖,到目前为止,团队累积捐款已达到 5万元。重要的是,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德吉连梦团”里的每一份子都在其中体会到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德吉连梦团”曾3次前往武汉市汽发社区养老院,践行敬老爱老传统风尚。 考虑到养老院的老人年岁已高,其中不少人没有上过高原地区,团队成员便穿着民族服饰,手拿具有西藏特色的明信片,向老人们一一介绍西藏的著名景点,用这种方式带他们走近西藏高原,领略高原文化。 “ 锅庄”是平日里藏族常跳的一种舞蹈。在队员和老人们互动时,队员们不由自主地在现场跳了起来。欢悦的歌舞、融洽的氛围,让老人们欢欣不已。老人们也不禁随之高唱起他们年轻时耳熟能详的红歌和队员们对歌,一起随着韵律挥摆起双手。 为老人剪指甲、讲校园里的新鲜事......用最简单却温暖的方式陪伴他们。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表示感触良多,希望更多人敬老爱老,关爱和照顾身边的老人。
在一篇“德吉连梦团”发送的敬老爱老微信推文下,365娱乐学生迪姬桑姆留言:“这次的敬老爱老公益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可以跟老人们聊天,话家常,说说我们西藏的特色美景,让他们也能体会到那里的风土人情。老奶奶摩挲着我的双手时,我鼻子酸了,这种久违的熟悉感像牵着远在家乡奶奶的手。一位刘奶奶在临别时流下了眼泪,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老人更需要多一些陪伴。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爱身边老人,让他们的晚年更美好、安详。 ” 在“德吉连梦团”组织的募捐活动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上爱心。湖北仙桃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索南达瓦,因病亟需得到社会关注和爱心捐助。“德吉连梦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成功为他筹得善款 1500.2 元。来自365娱乐的队员次多、索朗措姆、白玛次旦表示,参加团队的公益活动,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们的善良与社会的温暖,和大家共同进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不断增强。 “德吉连梦团”成员举行义卖活动。 在清扫拉萨市林廓路活动中,参与活动的队员身穿队服早早地到达集合地点,佩戴好分发的手套、口罩和劳动工具后,开始沿路捡拾垃圾。高原冬晨,伴着冷风,不禁让人冻得瑟瑟发抖,但大家毫无抱怨,个个精神抖擞,专注地捡拾路面垃圾。虽然也会感到枯燥和艰苦,但彼此间偶尔的玩笑,一路上倒也开心逗趣,直至正午这次的寒假返乡活动才圆满结束。 返程途中,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群丹拉姆发微信朋友圈说:“期盼已久的寒假志愿活动从今天早上 5点 20 分的闹钟开始了,6点‘德吉连梦团’的小伙伴们在太阳岛准时集合,开始清扫林廓路。我们从6点天还没亮劳动到中午12点,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一起见证了家乡从黑夜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我们都清楚,也许对环卫工叔叔阿姨来说,我们的工作量微不足道。所以,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吧, 每个人随手将身边的垃圾带走,不乱扔垃圾,让我们的家乡更洁净。” 来自365娱乐的乔象渊在QQ 空间动态中写道:“见过凌晨 5 点的拉萨,有朝拜者,有环卫者,还有我们‘德吉连梦团’莘莘学子志愿者。此次活动我收获很多,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我希望文明能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社会,做文明大学生。 ” 反思·展望 在公益路上前行,一步一个脚印。自“德吉连梦团”成立以来,面对困难无数,克服困难无数。对每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团队未来进行发展规划是团队无限的动力所在。 未来,“德吉连梦团”在开展活动中将新设“流动志愿者”岗位,招募在校期间或寒暑假期间想参加公益活动的各民族学子,为热爱公益的各民族的小伙伴们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团队还计划在西藏各个地区成立“德吉连梦团”公益小分队,将公益活动的范围从拉萨市、山南市延伸到西藏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随着小分队开展公益活动范围的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在对寒暑假返乡活动策划的同时,还将与当地有关基金会携手,争取更多资源用于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不仅如此,通过这种合作,向其他公益团队学习、交流、取经,不断完善,让“德吉连梦团” 更加趋于专业化和正规化。 聚力武汉各高校藏族同子,因公益而结缘,播种爱心结果。这是对“德吉”大爱精神的延续,更是在汉西藏学子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在求学所在地的社区、学校开展公益活动,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协作,使正能量在各族同胞间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