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说民大

发现:戏剧人生 | 关于生旦净末丑的一段旅程

镜前梳妆,台下苦练,排练室里尽情挥洒汗水,所有的汗水,最后都化作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为我们所呈现出的是京剧的魅力与情怀。他们,就是365娱乐京剧团,传承国粹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一次表演,都和人生一样精彩。

每个周二和周四的清晨,团里的同学们都会早起晨训。换上戏服、提气清嗓后,开始吊嗓子、练唱功。“每天吊嗓子真的很辛苦,有时候练完嗓子都会哑,但是当看到自己有进步的时候真的很开心。”同学们说。

为了使表演更加娴熟精湛,同学们会跟着老师学习,老师耐心地帮助大家纠正每一个拖腔和尾音。一起听名家音频,分析经典作品中名家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步子,到排练时就把总结的东西用上,边学边练。

京剧团的晚训多在每周周二、四、六晚上的6:30开始。这些时间段,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练功房里都是京剧团同学们练身段、翻水袖的身影。

同学们在平日的训练中会不断地与搭档沟通、磨合,一遍遍地对词、练唱功。

京剧团团长吴限峰同学是团里经验比较丰富的老生演员。

小时候,吴限峰经常跟着奶奶去当地的戏社里听戏,那时更多的是觉得戏曲好听,单纯地感兴趣。上了初中后,戏曲里华丽的服饰、精彩的武打,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形式、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都深深吸引了他。慢慢地,他就爱上了戏剧,平时放学回家的路上、写作业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有时候他还会跟着电脑里的戏剧视频练习,仔细琢磨他们的动作、唱法。上大学之后,吴限峰加入了学校的京剧团。“老生的沉稳和儒雅气质特别符合我,身边的人都说我就像一个老者的形象。”吴限峰笑着说。于是,他选择了老生中文生这个角色。平日里训练之前,吴限峰都会做好吊嗓子、练唱功、调气息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然后会反复练习角色的选段,师兄师姐也会耐心地帮助他纠正每一个拖腔和尾音。除了正常的训练,平时走在路上时,他也会听着手机里的京剧鼓点训练自己的步法和眼法,研究他们的细微动作,思考时,会转转眼珠、左右晃动,亮相时,会瞪大双眼,一板一眼……“只有认真看完每个戏本,理解人物的每一处情感,才能将角色演好。”吴限峰说。

妆容是展现京剧的形式之一。每次上台表演前,团里演员们都会花上数个小时上妆。每次演出前演员们都会仔细地研究剧本,把自己从现实暂时抽离出来,用心地去融入每一个角色,诠释好每一段故事。

老生的俊装和一般花脸不同,妆容就比一般角色显得沉稳大气”。在吴限峰眼里,戏剧里老生儒雅且不慌不忙的气质特点早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吴限峰喜欢书法、喜欢笛箫或许就和扮演的角色有关。平时去上课的路上,吴限峰会跟着耳机里鼓点的节奏走着官步;说话时,也会适时追求力度,字正腔圆,有时候吴限峰也会“装模作样”地捋捋髯口,表现出老生固有的从容。吴限峰说:“连身边的朋友都说我的笑声特别像老生”。

舞台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靠的全是真功夫。一唱一和、一舞一动,一颦一笑之中,精妙地演绎出人物的性格和故事。

结束表演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彩唱演员在下台后细致地卸去厚重的戏服和妆容。吴限峰边卸妆边说道:“每一次成功的演出,都是对我们的一次鼓励和肯定,也是对京剧文化的一次致敬。”

吴限峰告诉记者,他最欣赏的麒派艺术家是陈少云,喜欢他不单单只是他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也敬重他在断了三根肋骨依然坚持演出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平日里,他也会带着朋友一起去观看各种演出,把自己对京剧的热爱传递给他们。吴限峰也自己创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推广和传承传统戏剧文化。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吴限峰还想把京剧传播到国外,让更多人了解。他说,京剧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信仰,犹如中华之魂,我们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流芳百世,亘古不变。

 

(编辑:钟兆强 叶子青 来源:党委宣传部)

 

 

 

 

 

 

 



热门新闻